close

超過28歲在法國讀書,坐火車不能用青年卡,政府不給買學生保險,在大學圖書館借書會被尊稱教授...這裡是台灣超齡大姊的法國留學記.

39-法國的教堂婚禮

SAM_1763.JPG

    我曾經無意闖入法國教堂正在舉行的告別式,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參加法國教堂婚禮,直到在POITIERS的教會遇到結婚潮,兩年參加了三場婚禮,很巧的是三對新人都是黑白配,在法國和非洲種族後裔結婚滿常見的,因為非洲很多法國殖民地,很多非洲人到了法國也取得法國身份,所以在法國看到黑白配未必是異國婚姻。

    很多非洲人都是很虔誠的基督教徒,特別是在新教的教會常常出現黑人比白人多的狀況。黑人一般說來都很直爽熱情,有別於法國人的優雅細緻,給人一種溫暖又有包容力的感覺。但是跟所有的婚姻一樣,黑白配的婚姻也有一些特殊的挑戰。黑人跟華人一樣是家族性很強的民族,常常聽到黑人女性結婚後還寄錢養娘家,或是男性婚後還接非洲親戚的孩子到家裡住的,我們華人聽起來沒甚麼,法國人可會氣得大罵:「我結婚的對象是你又不是你全家。」   

    每當教會有情侶打算結婚,我們的諾貝爾牧師總會認真地為他們上「婚前輔導」的課程,很多情侶都是因為被發現在週間一起跟牧師談話因而戀情曝光。「婚前輔導」一般會連上三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驗和主題討論讓因為戀愛而瞎了眼的兩個人可以稍稍清醒一下,瞭解彼此的差異,包含對金錢(要買房子還是要每年度假? 誰管錢? 每年拿多少錢給父母? 能不能接受貸款? 誰主要負擔家計?…) 、生小孩的時機點、家務的分配、吵架時怎麼處理、對配偶的期待。當然也發生過輔導到一半,雙方發現對方有無法跨越的鴻溝決定暫時冷靜的。

    我不知道上過「婚前輔導」課程的伴侶是否婚姻比較幸福,因為會友通常都是求婚完成才去找牧師的,有時甚至婚宴都訂好禮服也選好,昭告天下了才去跟牧師約「婚前輔導」,這時即使知道彼此不適合恐怕也無力回天吧!我認識的一位牧師就對會友們大聲疾呼,請大家交往時就去找他談,不要等到要結婚了才去找牧師。

    參加了三場婚禮,我覺得法式婚禮上最美的一幕不是戀人們彼此交託終身的深深一吻,而是五根蠟燭的儀式。在教堂前用百合花裝飾的桌子上,放置有五根蠟燭的燭台,首先由親家公、親家母拿手上的蠟燭點燃孩子(新郎或新娘)的兩根蠟燭,象徵父母將生命的亮光給予孩子。這時候將會進行誓言問答,在上帝、牧師和所有人面前回答「願不願意在順境、在逆境,富足或貧窮,健康或疾病時,都愛護、珍惜對方?」完成後新郎和新娘分別拿起代表自己的蠟燭一起點燃在燭台中心的蠟燭。然後牧師開始讀聖經創世紀二章24-25節「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接下來親家公、親家母要將自己原本的蠟燭弄熄。這時牧師會告知大家從此以後,新郎和新娘要脫離他們的原生家庭組成他們自己的家。雖然要繼續的愛父母,但是要將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當作最重要的一位。親家公、親家母還是可以愛自己的孩子,但從此刻起要放手,尊重孩子的配偶才是他(或她)最親的家人。五根蠟燭的燭台此時只剩下三根點燃的蠟燭,兩隻蠟燭象徵新郎和新娘,中間的蠟燭象徵他們一起組成的家。

    在台灣有許多父母「以愛之名」介入孩子的婚姻甚至孫子的教養方式,如果有台灣牧師也這樣主持婚禮,不知道有多少親族會當場翻桌,甚至罵牧師教小孩子「不孝」。但是話說回來,維持好自己的婚姻,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難道不是一種孝順的表現嗎?一定要服從父母指令勝過配偶的意見才是孝順嗎? 兩個人過生活已經夠辛苦了,就請親家們不要再來攪局了好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牧師 法國婚禮 教堂婚禮
    全站熱搜

    布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